重点保护宝宝肚脐 谨防“病从脐入
很多新手爸妈都对这个肚脐非常紧张,这还是个传统概念,认为不应该碰、洗、冷冻。其实,只要正确的护理还是必要的,关键是方法正确,忽视或不摸肚脐的态度反而会造成“麻烦”。
许多婴儿在换尿布或换衣服时会哭。为什么是这样?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妈妈们千万不要大意。检查宝宝的肚脐是否有异常。用尿布或内衣摩擦“生病”的肚脐是非常痛苦的。更重要的是,肚脐病会导致宝宝全身感染,甚至危及生命。我们总结了三种宝宝常见的肚脐疾病,帮助妈妈们熟悉早期症状,掌握判断方法和护理对策。
胎儿在妈妈肚子里通过脐带与妈妈相连,胎儿时期所需的营养物质通过脐带输送给婴儿。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24-48小时内脐带会自然干涸,3-4天后开始脱落,10天至半个月后自行愈合。脐带正常脱落后,妈妈可以在宝宝脐窝处涂抹一些紫色洗剂进行消毒。至于脐带脱落后的痂,要耐心等待它自行脱落,不要人为地挖出来。
宝宝出生后,宝宝的肚脐会有外伤面,这是细菌侵入的好时机,所以在宝宝脐带脱落未愈合之前,妈妈们要注意护理一定要小心一点,绝对不能让宝宝的脐带全部接触到水。保持肚脐干燥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保护。同时,为了防止宝宝的尿液浸湿尿布。avel,妈妈要经常给宝宝换尿布。如果宝宝的肚脐潮湿,应立即用棉布擦干,同时不要在肚脐周围撒滑石粉。等到宝宝一个月左右,脐带愈合、干燥后,妈妈就可以让宝宝的肚脐接触到水,在浴缸里坐浴。由于宝宝抵抗力较差,肚脐处很容易生长繁殖细菌。因此,细菌很容易从宝宝的肚脐侵入体内,引起新生儿脐炎、脐肉芽肿、脐疝等脐部疾病。
新生儿脐炎:肚脐中部发红、潮湿
一般新生儿脐炎是由于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引起的,细菌也可以通过门脉进入血液脐部,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患有急性脐炎的宝宝常伴有厌食、呕吐、发烧等症状。莫特她一定不能大意。
如何护理宝宝的肚脐
1.宝宝出生后肚脐愈合时间太长,一个半月多了。
2.肚脐潮湿,肚脐周围的皮肤红肿。
3.当肚脐出现出血甚至流脓,且分泌物伴有异味时。
4.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点,触碰后有血渗出。当宝宝出现以上情况时,妈妈就应该怀疑宝宝患有脐炎。
首先可以消毒,用棉签蘸75%酒精或5%聚维酮碘,在宝宝肚脐周围擦拭,每天2-3次。消毒时,妈妈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撑开宝宝的脐部,右手用棉签蘸上药液,将药液从里面呈螺旋状涂抹在宝宝的肚脐上。到外面,并且t范围约为一个直径约3cm的圆。
第二步,给宝宝肚脐消毒后,妈妈用干净的纱布盖住宝宝裸露的肚脐,防止感染。
第三,如果宝宝脐部感染经过几天的消炎消毒后仍未好转,妈妈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治疗。膀胱或直肠相连。
宝宝脐炎反复发作,谨防脐部肉芽肿
宝宝肚脐炎反复发作,妈妈们更需警惕脐肉、牙齿肿胀。脐肉芽肿是脐带脱落后发生的组织生长,也可能是由连接肠道和肚脐的粘膜膨出引起的。脐肉芽肿非常容易受到感染,引起炎症,是一种需要立即就医的脐部疾病。
护理方法
1.脐带脱落后脱落后,肚脐中间出现粉红色的颗粒。不同的孩子,脐部肉芽肿的大小也不同。
2.脐部肉芽肿还可引起流脓、出血等症状。 3、当妈妈用手指触摸时,宝宝常常会疼得哭闹。
当宝宝出现脐部肉芽肿时,妈妈应该带宝宝去医院治疗。当肉芽还比较小时,医生会用硝酸银溶液对肉芽进行消毒和治疗,然后很快就会痊愈。但如果颗粒长得比较大,就需要先把整个颗粒剪掉。具体操作是:用线将颗粒的根部扎紧。由于血液循环被切断,几天后肉芽就会自行脱落。然后用硝酸银溶液消毒并处理患处,数日即可痊愈。
脐疝:脐部有一个大的凸起el
脐疝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也会出现。脐疝是由于肚脐无法正常闭合而导致部分肠道从宝宝肚脐所在的位置凸出而引起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较弱,比其他足月儿更容易患脐疝。
宝宝肚脐护理方法
1.对于肚脐闭合不好的宝宝来说,当哭闹、咳嗽、腹泻时,附近的肠子就会被挤出腹壁,形成一个圆形的肿块,称为脐疝。
2.宝宝哭得越多,腹压就越高,脐疝就会变得更大、更明显。
3.脐疝鼓出的袋子摸起来很软。一般来说,按下后就可以复位。然而,当脐疝长期卡在脐部时,一旦超过时间,它可能会被监禁并且无法用手归还。这种情况需要紧急就医。由于肠壁受压,血液循环不畅,存在肠道缺血性坏死的风险。
如果宝宝的脐疝气凸出的小,包在5厘米以下的话,家长就不用担心。脐疝会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和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愈合,以后不会有不良影响。约80%的婴儿在1岁前痊愈,90%的婴儿在2岁前痊愈。但如果宝宝2岁后仍有脐疝,妈妈就要特别注意了。需要咨询医生并选择治疗方法。
脐疝可以通过非手术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常采用粘贴法,或用胶带、硬币压缩防止疝气脱出脐部。但硬币容易伤害宝宝娇嫩的皮肤,所以不建议使用。手术治疗是切除疝囊并同时修复腹壁。有些妈妈觉得手术后宝宝肚脐的形状很难看,所以也可以请医生给宝宝做肚脐整形手术。此手术非常简单,通常2-3天内即可痊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