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症状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有妙方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是指新生儿时期的病原菌通过各种途径侵入新生儿的血液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感染。该病在新生儿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深入研究,脓毒症的定义也在不断扩大,包括内源性感染因子(如肠道菌群)激活引起的全身炎症和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的原因是什么?新生儿败血症一般是指血液中存在细菌并持续繁殖,通过血培养可呈阳性的细菌发现的病理过程,在血培养结果不阳性的情况下,可通过细菌学-免疫学诊断的证据进行诊断。这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新生儿期好发,其发病率约占活产儿的1‰-10‰,早产儿发病率更高。
新生儿败血症有哪些表现?
新生儿败血症早期很难发现。细菌侵入的感染病灶不明显,往往不易发现,有时因检查不彻底而漏诊,尤其是背部、骶骨、四肢、腋窝等被衣服覆盖的部位。足月婴儿和晚期新生儿(出生后 2 至 4 周)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烧、拒绝进食、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动,面色苍白,体重不增加,体温不稳定,有时体温不升高。
除了上述症状外,如果宝宝还有以下3种症状,很可能患有新生儿败血症。
1.瘀点或瘀斑不能用新生儿紫癜或创伤来解释。
2.黄疸加重或消退后又重新出现。有时黄疸可能是本病的主要表现。
3.肝脏和脾脏轻度或中度肿大,无其他解释。
严重脓毒症时可出现中毒性肠梗阻,表现为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吐血、便血,或肺出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