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能坐了,妈妈很高兴。下面就给妈妈们介绍一下如何训练宝宝独立坐,快速学会!

大多数宝宝都会坐?

由于个体发育情况,4个月大的宝宝基本可以抬起头、伸直脖子。出生后4个月,宝宝可以在大人的搀扶下短时间保持坐姿; 6个月大时,可以坐在成人腿上;一个月时,如果独立坐着,身体会前倾,必须用手支撑;七个月左右,就可以独立坐一段时间了。根据这一发育规律,对婴儿进行适当的坐姿训练,有利于颈椎、胸、背等部位骨骼和肌肉的健康生长。

妈妈应该根据宝宝的年龄,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训练宝宝独立坐。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拉拉练习,握持和按压练习。前者是让宝宝仰卧在床上,大人用双手拉着他的手臂。将他拉到坐姿后,他将他扶直。坐了一会儿,扶他仰面躺在床上。后者是成人用双手托住婴儿的腰部或腋下,将其置于站立位置,两腿分开成45度角,然后用双手支撑腰部,将婴儿的身体向下推。采取坐姿,过一会儿再抬起来。重复4-6次。练习时,大人动作一定要轻柔,顺应潮流,避免拉伤或扭伤宝宝的手臂和腰部。

宝宝出生5个月后,妈妈就可以逐渐加大训练强度。除了继续加强训练外,还可以帮助宝宝坐起,用绳子挂一个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或颜色鲜艳的球在宝宝面前逗逗宝宝,让宝宝主动抬起头、胸部、腰部看或抓玩具。每个练习重复 4-6 次。待宝宝能够独立坐立后,大人应将玩具向宝宝的左右或前后摆动,引诱宝宝转身去抓玩具。玩具的移动速度不宜太快,以宝宝转身用手触摸为宜。每次练习2-3分钟。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宝宝可以自由地独坐,但不宜坐得太久。

教宝宝做被动运动训练

宝宝在会坐之前,必须有一定的腰腹部力量。宝宝坐的目的是激活颈、腹、腰部的肌肉,促进宝宝动作的灵活性。教宝宝做被动练习。具体方法是:

让宝宝躺在自己的背上放在平坦的床上,妈妈或爸爸用双手握住宝宝的手臂,将其拉至胸前,一边喊口令“一、二,宝宝坐起来”,一边轻轻地拉着宝宝坐起来。然后,一边喊口令“三、四,宝宝躺下”,一边轻轻地将宝宝放在背上。如果宝宝的头部较软,也可以用一只手支撑宝宝的头部,另一只手握住宝宝的双手。最后,让宝宝的手臂放下并还原。如此重复,一天好几次。但要注意不要让宝宝过度紧张。

过早让宝宝学会坐是有害的

宝宝来到这个世界后,生长发育很快,就开始哭闹,以便用自己的呼吸来呼吸。自己,2个月就能微笑,1岁就能站立行走,掌握各种运动的基本动作。但有些心急的父母总是希望宝宝的动作能发育得快一点,一旦宝宝发育起来了,他们就开始担心了。ps比别人慢。过早给宝宝锻炼,会让宝宝仅仅3个月就“学会坐”,甚至“站”。殊不知,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母体内的胎儿受到子宫空间的限制,为了日后能顺利从产道中分娩,全身的很多骨头都是软骨。出生后,它们逐渐变粗变长,并进化成坚硬的骨头。这个过程一般要到22-25岁才完成。因此,婴幼儿骨骼硬度较差,弹性较高,过早的训练很容易导致宝宝四肢变形;同时,肌肉力量不足,不能忍受过度运动。过早学习坐会影响脊柱的发育并导致畸形。过早学习走路可能会导致下肢弯曲畸形。用手向上走,因为环形韧带宝宝肘关节的桡骨头变形较弱,也可能发生桡骨头半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