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宝宝的阅读能力,从和宝宝一起读书开始。宝宝天生好动,如果宝宝不配合,家长很容易放弃带宝宝亲子阅读。其实,要真正做到亲子阅读,必须要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只要父母每天坚持,哪怕只有十分钟,有一天,你就会看到宝宝明显的效果。

1.听、感受父母的朗读

孩子最初的阅读主要依靠父母的朗读。孩子的耳朵“读”,听、讲是孩子阅读的主要方式。家长应该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给孩子朗读,这样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帮助孩子观察、理解故事内容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书时,不能只问孩子让孩子仔细阅读,也要求他们仔细理解。故事的内容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可以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比如乌鸦喝水的问题。

3.启发思维,假设想象

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的过程中,要创设各种情景,启发孩子思考,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比如可以让孩子继续故事的结局,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理解力,比如猴子捞月的故事。

4.加强读后沟通

家长在与孩子读完后应与孩子进行有目的的对话,了解孩子的理解和想法。比如,和孩子一起读唐立桥的诗《风》时(三片秋叶不绑紧了,二月的花儿就被吹走了。千尺浪过江,万竿倚竹)。如三、二、千、万的对仗,桀骜、吹开、过江、入极的对仗,三秋叶、二月花、千丈浪的对仗,万竿,让孩子读懂诗。同时,增加孩子对古诗词的认知。

读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增长孩子的知识,还可以净化孩子的心灵。作为家长,我们要积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在初中、初中都能读书。长,这样才能吸收书中的营养。

作为长辈,应该如何为孩子营造科学、舒适的阅读环境——合适的场所、充足的时间、合理的方法都会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的阅读习惯。

英国当代著名青年文学大师艾登·钱伯斯说:“阅读永远需要一席之地”。说到读书场所的要求,那就见仁见智了。

一个适合孩子读书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往往,父母在选择给孩子读书的地方时都是不拘一格的,有床、沙发、地毯、书桌等,虽然地点不同,但都为孩子创造了一个自由、不受干扰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摆放着很多孩子们喜欢的书籍,让孩子们重温阅读的自由和快乐。值得一提的是,调查显示,91.5%的孩子有小书柜用于存放自己的书籍,90%的家长和孩子家里有专门的阅读场所。可见,书柜也是打造良好阅读场所的不错选择。一个好的阅读场所可以让孩子的阅读兴趣持续得更长久、更深入。阅读时重新集中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