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不当言行导致孩子任性
父母的以下五种行为,是导致孩子任性的“罪魁祸首”。
1.孩子过于依赖别人的评价,源于父母的过度表扬或批评
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却受到“表扬”理论的影响。快乐教育,喜欢无原则地表扬孩子。结果,孩子缺乏自我意识,过分重视别人的评价,做每一件小事都希望得到表扬。否则拒绝做。同样,过多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看不到自己。因此,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需要有分寸地指出他们的错误在哪里,帮助他们吸取教训,改正缺点。
2.孩子之所以固执任性,是因为父母太民主
有很多家长,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认真地讲,无论大事小事,我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以理服人”上,但结果却是说理失败。 ,孩子被宠坏了。原因是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依赖父母的指导。如果过于民主,很容易溺爱孩子,让孩子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讲道理可以,但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义务教育管理还是必不可少的。
3.孩子犯错误,屡教不改,是因为父母滥用奖励而缺乏惩罚
孩子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为了帮助他们辨别是非,父母应该培养区分奖励和惩罚的习惯。有些父母相信“棍棒就是最好的”,而另一些父母则走向另一个极端,只奖励而不惩罚孩子,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如果孩子犯了错误,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
当然,惩罚并不特指打、骂、惩罚孩子。方法和形式有很多种,只要达到目的即可。相反,如果奖励被滥用在错误的地点或时间,也不会起到预期的效果。比如,孩子在墙上画画,家长只需及时制止并教育即可,但有些家长更喜欢用奖励的方式,“如果你不在墙上画画,明天我就给你买一个新玩具。 ”显然,这种方法会纵容孩子为了以后得到玩具而故意犯罪。
4.孩子不服从管教,源于父母教育观念的分歧
由于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减少分歧。聪明的父母会避免单独与孩子讨论,达成共识后才能教育孩子。但也有很多家长缺乏沟通,对教育孩子不感兴趣,固执己见,甚至在孩子面前公然争吵。这种现象的直接危害就是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无所适从。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要注意保持意见一致,千万不要互相让步。因为如果孩子同意父母其中一方说了算,以后当这位家长不在场时,另一方父母可能无法说服和管教孩子,从而给正常的家庭教育带来人为障碍。
5.孩子缺乏自信源自于对父母的盲目杀戮和过度保护
有的父母像老母鸡一样,整天照顾孩子,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羽翼下,甚至不让孩子做。孩子能做什么,甚至完全将孩子的活动限制在自己的视线之内。这种过度的保护严重干扰了孩子身心的正常发展,导致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社交困难,缺乏自信,优柔寡断,甚至缺乏道德情感和责任感。
相反,有的家长总是主观上否定孩子的言行,喜欢拿别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甚至用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长此以往,孩子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就会被一味地扼杀,让孩子觉得自己无能,自我价值感下降。他们和自信心都会被无情地摧毁。
Wed114婚姻网小编总结:父母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行为随时都会影响到孩子,无论是好是坏。这就需要家长时刻纠正自己的行为,以免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