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孕妇会出现很多不适的症状。其中,胎动会引起胃痛吗?相信这是很多孕妇都想知道的问题。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胎动可能会导致胃痛。孕妇的胎动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每小时3-5次左右。怀孕28-37周时胎动较为活跃,但不会给孕妇带来明显的不适。胎动后局部腹部不适可在几秒或几十秒内缓解。如果孕妇在妊娠中后期出现腹部下垂、肛门坠胀、阵发性腹痛并伴有阴道流血,则应考虑早产、胎盘早剥的发生。如果腹痛位于右下或上侧,不规则,且孕妇有高烧、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该考虑急性阑尾炎。如果孕妇在产后出现腹部完全僵硬如盘子、疼痛难忍等症状,应警惕子宫破裂的发生。

胎动表明胎儿在子宫内处于睡眠和醒来的过渡期。一般早上胎动最少,晚上胎动6-10次。据观察,正常的明显胎动在1小时内应不少于3-5次,12小时内胎动次数为30-40次,次数可达100次以上,这些都是是胎儿状况良好的迹象。一般来说,大多数孕妇在怀孕4-5个月时就会感觉到胎动,此后会逐渐增多。怀孕28-38周是胎动最活跃的时期。随着足月的临近,胎动随着胎头下降而逐渐减少进入骨盆,这是正常的。

测量胎动是每个孕妇的必备项目。坚持记录孕中、晚期每天的胎动次数,不仅有助于加强妈妈与胎儿的关系,也有助于监测胎儿在子宫内的健康状况。研究发现,胎儿死亡前几周至一周,胎动往往先减少,然后胎动消失。胎动减少到停止是子宫内胎儿严重窒息、即将死亡的紧急信号。孕妇若能及时发现胎动异常,应及早去医院诊治。剖腹产往往可以使胎儿脱离危险。

1.孕早期胎动:孕早期胎动有几种不同类型通过超声波看到的。怀孕7-8周时,可以看到胎动,胚芽有轻微的波纹状运动。 9周左右出现小抽动,9周后更加明显; 9至10周时出现更强烈的抽动,10周后出现更强烈的扑动、漂浮和跳动等运动。

2.孕中期后胎动:类型较多,如惊跳、全身运动、孤立的上肢或下肢运动、头部屈伸、转头、转头、伸展、张嘴、摸脸以及打嗝、哈欠、吸吮、吞咽等这些运动,在孕13-15周时达到高峰,17周后逐渐减少。

3.足月后胎动:接近足月,特别是38周后,大幅度的全身运动较少,只能观察到眼动、张口、手动、呼吸等运动。